而繪畫也最少在 唐代時也有人仿作了!
前不久在一期藝術相關雜誌上看到一篇專欄,
說的是字畫仿偽的事,文中大意應是 畫易仿而字較不易仿,
一幅畫中的畫與字款相比,感覺上好像"字近於人"比畫容易分辨,容易看懂,
也許字體風格稍有差異即容易被分辨出, 而畫只要仿得風格相近,仿得很像,
功力也不要差太多, 一般人即不容易分辨出來, 這其實是一種錯覺!
尤其是在沒有原畫冊可供比對的時候, 就更不容易看出差異,
應是畫比字要複雜的多, 一般畫的構成元素背景比字來得複雜的多!
雖然一樣要有功力,
現今古董市場上畫價很高,又好賣, 但是資訊發達,所以要容易賣掉
偽作就得仿的精; 辨別字畫真偽的專業度很高, 其困難度不下於瓷器,
甚至要瞭解一位畫家的作畫技巧,風格歷史,與心路歷程,觀念習性,
之前曾在相關雜誌上看過幾篇關於近代畫作真偽的比對報導,
仿品都能唯妙唯肖,尤其是字款, 因為他們大都根據畫冊一比一去仿,
一般人根本無從辨認, 只是筆墨功力稍弱一些,
也不可你都擁有每位畫家的每本畫冊,資料; 還有更多的高仿的子弟代筆的,
無從可查,
最近媒體報導"疑似"出現大師 徐悲鴻的假畫風波,還創了高價!
我曾是一位習畫人,一位畫家的風格會慢慢轉變,但不會突然改變,又突然消失,
即使是即興之作也有脈絡可循, 就像人改變了個性,軀殼還是那個軀殼!
我看過照片,作品能成交我想很大的原因,可能是其後代替畫作了背書,
畢竟拍賣公司是"營利"事業,且不一定具有充份的專業素養,
**瞭解一幅畫也要了解畫家他的來龍去脈,還有它的畫法,
臨時抓幅畫,夜晚半路攔車上山一樣,很危險的!
就像要了解一件瓷器(尤其是高古磁),也必須要了解這種瓷器的來龍去脈,
演變脈絡; 如果臨了抓一件瓷器,靠著背幾個公式就要判起來,
就像瞎子摸象一樣,
筆者也曾看過幾幅"張大千"傅抱石"溥儒"還有"黃君壁"等的高仿品
上面的字款相似度幾達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但細觀畫作卻破綻百出!
如果仿品對著畫冊也能仿得百分百,那他必定要有相當的功力,
還要去揣摩出畫家的心意.心境, 相對的字的結構就單純得多!
倘若不看畫冊臨也能仿得百分百, 那麼,他就是"張大千" "傅抱石" "溥儒"
以及"黃君璧"了, 甚至於還要超越他們,,,, 因為這作偽者他已是"神"了嘛!!
但是你碰到那種筆意很簡潔的畫作就要小心些,雖然筆簡更要功力
但畢竟勤加練習仿起來省事多了!,,,
一位畫家作畫往往是畫出他的"胸中丘豁",但仿者仿的是"那塊石頭"!?
就像"鄧麗君"他唱"何日君再來", 別人唱得再像就是缺少那種"韻",
即使功力一樣,你也無法知道他當時的心情, 還有他獨特的"音韻印記"
像"傅抱石"畫的"游絲纖"筆觸人物畫, 仿品不是漂浮無力,就是比例失當
或是"有肉無骨",人物表情不是病厭厭的,就是無肉也無骨,或彷若木刻 甚至筆意粗劣!
還有"李可染"的水牛,破筆天真寫意, 而仿品畫的泰半像顆石頭,不知所云.....
日前曾在某家拍賣網站看見一幅"黃君璧"的(晚期)山水畫,
乍看之下整體佈局合理, 筆意相似自然(所謂很像),旦細看它"氣韻不清"
且用墨混沌,筆觸軟弱不準確,...
有幸筆者學生時期曾有幾次在其府中看過"黃君璧"老師作畫, 我嘗說,,
如果黃老師畫這樣,他就不會是黃老師了! (其它仿品亦可作如是觀)
但因那幅畫整體感尚稱完整,落款有"故事",結果也拍了高價;
我想特別一提的是,,要真正鑑定一位畫家的畫作,熟悉他的畫,
最好是能夠就近觀看這位畫家作畫情形, 它的每一個細節,它的過程
相信以後如果看到類似仿品時, 就較容易辨別出破綻缺失!
因為仿的畫他的作畫軌跡不會相同.
但其實這能夠實現的人是很少的, 而且也只能限於在世的畫家.
**一幅中國畫當中至少包含有形筆墨,與無形的氣韻精神境界,
但終究也要靠筆墨與空間調節形成,
通常一幅好的畫作,,
不會 氣不清,不會筆墨混沌,不會鬆散,不會漂浮,更不會筆墨感覺粗劣.....
**原畫或者原作者的畫, 往往比仿品要讓人感覺自然.流暢.舒服!!
國畫表現又講"意到筆不到",筆墨不到處卻又形象具在 ;
一位畫家在作畫,他有 原創性,他有極強的情感因素!!
就算是一幅應酬畫,也有他的基本工!
而仿者依樣畫葫蘆揣摩其意, 往往是"筆到意不到"不知其意!
而更次者,甚而"筆意兩失"只得其形了!!
(本文作者背景,敬請參閱網誌個人簡介)
(圖取自網站)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此網誌不開放留言, 請以mail, 手機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