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日 星期二

從史實再看"柴窯"

 ( "ChaiYao" From a historical discussion ...)


Tongchuan in Shaanxi Province, Five Dynasties period, "GUAN WARE"


(AD 907-960 )

從史實再看"柴窯"___以及"柴窯"的影響!


"柴窯"___像是流傳千年的歷史神話,也曾經是神話一般的"汝瓷" "柲色瓷"的出處
都已終於找到出口了!      而"柴窯"一因明代一部份增補資料的記載,國都的定都開封,
以及2007年時於河南密縣 新發掘之窯址遺址...等,促使塵埃尚未之落定矣!
或是如部份學者根據敘述推測的是在江西"湖田窯"?!.......
筆者今配合部份史料與時代的事實狀況,還有出土物條件作一相互比對,分析!

**有無"柴窯"?


至目前有關"柴窯"的記載最早見於 北宋大學家"歐陽修",卒於宋 神宗時(1007-1073),
(之前筆誤為  "宋仁宗",特此更正)
他的晚年著作"歸田集" 裡有一段敘述...柴氏窯色如天青..... 至於明代以後有關的
"柴窯"敘述,因屬二手傳播,故茲暫不引述,
以"歐陽修"之地位及學識,加上他距離五代末時間尚短, 可信度極高,
以古人所做之記載,不是說它是"諸窯之冠,,就是說"得其碎片者還以金飾為器"
或說"其碎片能與金翠同價", 由此可見它是有一定的地位;
**筆者亦曾真實見到其碎片,確實在五代時來講"質地"可冠諸窯!!

今講"柴氏"者"柴荣"也, 五代時期最後朝代"後周"之二任皇帝"柴荣"(本名"郭榮"), 他是一任皇帝
的養子,故改姓"柴",
其人文武兼備在位時國勢極盛, 可惜"後周"立朝僅九年,"柴荣"在位也只六年, 他所統治的疆域
範圍包括了 耀州這個地區;
死後不久後周便被"趙匡胤"所篡, (見"資治通鑑" ,"五代史"及"歷代帝王譜系彙編")
只是在這麼短的時間裡,想必進呈到宮中的瓷器必定不多, 以致今不得見也!....

**"柴窯"在哪裡?


史載"柴窯"出"北地"__大多數考證古代"北地郡"包含今陜西耀縣.銅川一帶,
其地境內有"黃堡窯", 在"資治通鑑"的西晉時,講的" 北地"就是陜西耀州,
(另有說在"河南鄭州, 另後敘),

重要的是從1985年開始,對五代"黃堡窯"進行發掘, 陸續出土了一批製作工藝精良
釉色發色優美的青瓷器殘件破片,有些呈"天青色"系列色澤,
 部份底足裹釉做細支釘燒,其中有部份於裹釉 細支釘燒的器底落刻"官"字款,
 特徵一如 唐末五代時到北宋初的"定窯" ;
檢視這些出土殘件,其工藝特色均具有典型的"五代"風格!
值得注意的是其 支釘燒工藝比起"越窯"的支燒工藝要來的精進, 甚至部份都
不遜於後來的"汝窯" ;
**而且更重要的是, 以一般窯址發掘報告來說, 通常出土於窯址的破片殘件絕大部份
均為瑕疵品, 所以實際上進供給"宮廷"使用的應更要來得精美許多!

至於 江西景德鎮的"湖田窯"........
"後周"世宗"柴榮",在位時疆域頗大,但領土都在長江以北,未實際統治過江西地區,
(見"資治通鑑" "五代史"), 並且五代時"湖田窯" 都還是在發創期,由窯址及一些墓葬
出土物來看,質頗粗糙, 不能跟"當時"黃堡窯"的質地及技術相比! 更不會當做進供之品,

至於位於"後周"都城所在地"開封"的河南一地, 根據目前的各窯址報告,也未有品質
與特徵狀況有超越"黃堡窯"者,......(另一處  較有可能之地,是2007年發掘的河南密縣
"月台村遺址" 該址出土有青瓷殘件破片,也有帶有天青色的,
 而且據說此地與"柴榮"也有淵源)
但其整體製作工藝技術, 尚與"黃堡窯"的有些差異..... 而且最是沒有發現出土
底部刻有"官"字款的器物或殘件!! 因為比對同時期的"定窯", 其進供給宮廷(或官方)
器底均刻有"官"字款, 而此一河南密縣"月台村遺址"則無此類遺物,
事實上以同其它窯為例, 進供的器物在"黃堡窯"燒好再運送到都城"開封"是可行的;

**"黃堡窯"的滿釉細支釘燒技術 從何而來?


"黃堡窯"的滿釉支釘技術事實上其來有自,,,早在唐代這裡就是一處燒造"唐三彩"的窯口
"唐三彩"有許多盤.牒.罐類都是用滿釉墊 細支釘來疊燒的, 這類細支釘與比清涼寺"汝窯"的細支釘
更細小,,而五代"黃堡窯" 的技術當其來有自了!!
**筆者按: 這類細支釘燒法,早在"東晉" 時"越窯系"有墓葬出土小罐上有(台大藝研所  謝明良教授
 亦曾在"台北故宮文物"刊物發表專文),
另,,"廣州博物館"藏有一件 "越窯"樣式(青釉龍首盉),高12.5cm,滿釉,底部有五個細支釘痕,
但不知其技術後來為何反讓北方發光?

**問題一
依"黃堡窯"燒造青磁的成熟度,至少在晚唐時已成功燒製青瓷, 而到了"柴窯"燒製
時間短(六年),數量相對少,故很少有落"官"字款的器物流傳下來,(可參考同期"越窯"供器
留存下來之數量),
**問題二 
"黃堡窯"的天青釉技術概念, 與滿釉細支釘燒技術, 是否啟發影響了稍後的"汝窯"??
因為依"清涼寺汝窯" 窯址報告看,其早期"汝瓷" 表現出"耀州窯"式的風格,兩者有一定的傳承關係;
"黃堡窯"的天青色,或粉青色釉器皿, 依據窯址出土報告,有些是黑胎,有些是灰胎! 種種相似的關聯性, 可以解釋這兩個窯之間的關係了!!
**問題三 
北宋"歐陽修" 在其晚年著作"歸田集"裡釉一段提到...."汝窯"花觚....以及比喻"柴窯"色時說
....."汝窯"頗彷佛之....當時設窯汝州,民間不敢私造...""等等, 證明"柴窯"的質地可比"汝窯"
時間至少是指(早期)北宋中晚期的"汝窯"___更而且那時"汝窯瓷,已開始進供給宮中了!
(.....注: 歐陽修 卒扵1073年, 如此"汝窯" 應在此之前已設立,....另,浙江博物館 李剛先生
等學者提到"汝窯"創燒時間也不晚扵"宋神宗1078年--1085年).

** 關於北宋".歐陽修''的(歸田集)這本書的真實性,,有位讀者先進來函指出,
 原來".歐陽修"寫的是(歸田錄),
而(歸田集)其實是 清代 康熙年間名叫"高士奇"的人所寫,此人曾任仕"侍讀學士"....
本人也同意這點,因為文章中形容柴窯時說" 北宋汝窯頗仿佛之...
,以及說汝窯''當時 設窯汝州, 民間不敢私造"...等, 這些說明了都是後人的語調,
但這一段仍可保留當做文章引言,因為後世提到"柴窯"者甚多,且最重要的窯址
業已發現發掘( 就目前而言), 因為物證確鑿,並不影響柴窯的真實性!
只是又增加了一段前輩們陰錯陽差的錯引了一短資料的插曲!!




A_五代時期,粉青釉花口碗__有"官"字刻款
Five Dynasties, flower-shaped bowl

A1_上圖花口碗 底部,"官" 的刻款, 有三個細小支釘
 "Official" the lettering at the bottom

B_ 另一件, 五代時期粉青釉 花口碗的底部, 有三個細小支釘
Five Dynasties, flower-shaped bowl,



C_五代時期, 天青釉,有"官"字刻款的盤底__圈足上有細小支釘
Five Dynasties "Official" the lettering at the bottom, Fragments of dishes
 (耀州博物館) "Yaozhou" museum




五代"柴窯"天青色,滿釉支釘燒器皿底殘件 ,三個圈紅色圈就是支釘
(耀州博物館) "Yaozhou" museum

three delicate 'sesame-seed' spur marks, 






五代 耀州"黃堡窯"滿釉支釘,天青色瓷盤殘件
Sky - blue,plate
                                         




Five Dynasties period  五代時期,這種等級東西是誰在使用? 
What class of people use?
("the Musée Guimet" 
French  法國 居美博物館)





Five Dynasties period  五代時期,這種等級東西是誰在使用? 
What class of people use?
(耀州博物館 
 Yaozhou Museum )



(有關圖片部份請參考:收藏家 雜誌第57期,58期) ,"黃堡窯址報告"及出土殘件.破片,
 以及河南 各窯址報告)



2011年10月10日 星期一

畫與字何者容易仿?

中國字畫的仿偽,據信 在晉朝王羲之時期,就有人仿造,
而繪畫也最少在 唐代時也有人仿作了!

前不久在一期藝術相關雜誌上看到一篇專欄,
說的是字畫仿偽的事,文中大意應是 畫易仿而字較不易仿,

一幅畫中的畫與字款相比,感覺上好像"字近於人"比畫容易分辨,容易看懂,
也許字體風格稍有差異即容易被分辨出, 而畫只要仿得風格相近,仿得很像,
功力也不要差太多, 一般人即不容易分辨出來,  這其實是一種錯覺!
尤其是在沒有原畫冊可供比對的時候, 就更不容易看出差異,
應是畫比字要複雜的多, 一般畫的構成元素背景比字來得複雜的多!
雖然一樣要有功力,

現今古董市場上畫價很高,又好賣, 但是資訊發達,所以要容易賣掉
偽作就得仿的精; 辨別字畫真偽的專業度很高, 其困難度不下於瓷器,
 甚至要瞭解一位畫家的作畫技巧,風格歷史,與心路歷程,觀念習性,
之前曾在相關雜誌上看過幾篇關於近代畫作真偽的比對報導,
仿品都能唯妙唯肖,尤其是字款, 因為他們大都根據畫冊一比一去仿,
一般人根本無從辨認, 只是筆墨功力稍弱一些,
也不可你都擁有每位畫家的每本畫冊,資料; 還有更多的高仿的子弟代筆的,
無從可查,

最近媒體報導"疑似"出現大師 徐悲鴻的假畫風波,還創了高價!
我曾是一位習畫人,一位畫家的風格會慢慢轉變,但不會突然改變,又突然消失,
即使是即興之作也有脈絡可循, 就像人改變了個性,軀殼還是那個軀殼!
我看過照片,作品能成交我想很大的原因,可能是其後代替畫作了背書,
畢竟拍賣公司是"營利"事業,且不一定具有充份的專業素養,

**瞭解一幅畫也要了解畫家他的來龍去脈,還有它的畫法,
臨時抓幅畫,夜晚半路攔車上山一樣,很危險的!
就像要了解一件瓷器(尤其是高古磁),也必須要了解這種瓷器的來龍去脈,
演變脈絡; 如果臨了抓一件瓷器,靠著背幾個公式就要判起來,
就像瞎子摸象一樣,

筆者也曾看過幾幅"張大千"傅抱石"溥儒"還有"黃君壁"等的高仿品
上面的字款相似度幾達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但細觀畫作卻破綻百出!
如果仿品對著畫冊也能仿得百分百,那他必定要有相當的功力,
還要去揣摩出畫家的心意.心境, 相對的字的結構就單純得多!
倘若不看畫冊臨也能仿得百分百, 那麼,他就是"張大千" "傅抱石" "溥儒"
以及"黃君璧"了, 甚至於還要超越他們,,,, 因為這作偽者他已是"神"了嘛!!
但是你碰到那種筆意很簡潔的畫作就要小心些,雖然筆簡更要功力
但畢竟勤加練習仿起來省事多了!,,,

一位畫家作畫往往是畫出他的"胸中丘豁",但仿者仿的是"那塊石頭"!?
就像"鄧麗君"他唱"何日君再來", 別人唱得再像就是缺少那種"韻",
即使功力一樣,你也無法知道他當時的心情, 還有他獨特的"音韻印記"
像"傅抱石"畫的"游絲纖"筆觸人物畫, 仿品不是漂浮無力,就是比例失當
或是"有肉無骨",人物表情不是病厭厭的,就是無肉也無骨,或彷若木刻 甚至筆意粗劣!
還有"李可染"的水牛,破筆天真寫意, 而仿品畫的泰半像顆石頭,不知所云.....

日前曾在某家拍賣網站看見一幅"黃君璧"的(晚期)山水畫,
乍看之下整體佈局合理, 筆意相似自然(所謂很像),旦細看它"氣韻不清"
且用墨混沌,筆觸軟弱不準確,...
有幸筆者學生時期曾有幾次在其府中看過"黃君璧"老師作畫, 我嘗說,,
如果黃老師畫這樣,他就不會是黃老師了!  (其它仿品亦可作如是觀)
但因那幅畫整體感尚稱完整,落款有"故事",結果也拍了高價;

我想特別一提的是,,要真正鑑定一位畫家的畫作,熟悉他的畫,
最好是能夠就近觀看這位畫家作畫情形, 它的每一個細節,它的過程
相信以後如果看到類似仿品時, 就較容易辨別出破綻缺失!
因為仿的畫他的作畫軌跡不會相同.
但其實這能夠實現的人是很少的, 而且也只能限於在世的畫家.
**一幅中國畫當中至少包含有形筆墨,與無形的氣韻精神境界,
但終究也要靠筆墨與空間調節形成,
通常一幅好的畫作,,
不會 氣不清,不會筆墨混沌,不會鬆散,不會漂浮,更不會筆墨感覺粗劣.....
**原畫或者原作者的畫, 往往比仿品要讓人感覺自然.流暢.舒服!!
國畫表現又講"意到筆不到",筆墨不到處卻又形象具在 ;
一位畫家在作畫,他有 原創性,他有極強的情感因素!!
就算是一幅應酬畫,也有他的基本工!
而仿者依樣畫葫蘆揣摩其意, 往往是"筆到意不到"不知其意!
而更次者,甚而"筆意兩失"只得其形了!!

(本文作者背景,敬請參閱網誌個人簡介)
(圖取自網站)


2011年8月31日 星期三

金代 黑釉銀油滴玉壺春瓶

CIZHOU YAO 'OIL SPOT' BLACK-GLAZED,

Jin dynasties

(1115-1234 )

Shanxi Province, China



本件 油滴釉 質地滋潤,難得的是粒粒清楚圓潤如珠璣,大小適中分佈均勻,且為玉壺春瓶,
這類油滴產品主要產地在 "河南" 山西" 等地 ;宋代.金代是主要的生產時期 ,
有些成品油滴大小不均, 也有些色澤呈現出褐黃色, 這是因為在燒焙過程中,窯溫與窯室氣氛控制的問題, 由於大件燒成不易,磁州窯油滴大件器物較少,
現在可以看到的以中小型器皿為主;
本件口沿下稍有"垂釉" 圈足及瓶底露胎,
這件依胎土質地,與護胎汁的情形產地應是山西,
依其器型及修胎特徵與護胎汁的施工情形,本件應為 金代 (玉壺春瓶的造型變化較複雜, 各窯口也會有變化),
 (磁州窯油滴釉 生產高峰期約在"金代時期, .....每個朝代都有它成熟性產品,或處於高峰期產品, 不须盲目拘於"宋代"或某代, 國外博物館及收藏家們都很注意這一點......)


(2011年9月 廣告)



口沿下有垂釉現象



油滴釉打光拍攝會有反光,它是高溫釉!!
油滴灰淡或偏黃褐色(紅油滴除外),釉的質地粗鬆也較差的,,往往是溫度或窯室氣氛控制不當造成, 其實這些是次級品, 初學者反而較易接受這類產品,.....
    
**筆者見過不少仿品油滴釉產品,有舊仿品有新仿品,以前的舊仿品可說釉質生硬,釉光上浮,圈足修的也生硬,死板,,胎面也無老化皮殼,有的故意作舊!
 而近一.兩年的新仿品,在工藝技術上大有進步,油滴表現得很漂亮,顆粒也有大小的變化,但是釉的質地還是感覺生硬(但已有進步),尤其有一些仿品在露胎上都刷了一層深褐色的故意弄得髒髒的謢胎汁,有經驗的人就知道那是新的,當然圈足露胎地方也是沒有皮殼!!

(這裡提供一件紐約 Sotheby's 2012年9月的拍品, 這是一件對的物件, 年代屬金代, 這件深弧腹盤口徑寬12.1cm, 油滴大小分佈均勻,
這類資料很多,比較容易找 )

( Sotheby's auction)
   
                                                                                                                                 
器底露胎圈足
   


金代, 山西窯,黑釉銀油滴 香爐
Jin Dynasty, ("Oil spot" censer) H14.1cm
Minneapolis Museum, United States  美國,明尼亞波利博物館  







2011年8月28日 星期日

看物件不要只憑感覺!

進入這一行也算蠻長時間,經常到處跑,看到的各種狀況不少,
以前經常看同業們在看物件的時候,嘴裏經常掛著一句.....
"感覺""感覺"的.....感覺這個怎樣那個如何?!
似乎大家用 感覺在看東西, 現在的情況也差不多?!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感覺,買賣沒有一個"公正客觀"的標準
糾紛爭執也容易隨之而起,
相信待過這一行的人多少都有過些痛苦經驗!
一個物件 100個人看 至少也有幾十種不同的感覺.....
你聽哪一種?

因為每個人的功力.修為.品味.喜好都各有差異不同,
即使經驗再多的人有時也難免會偏向主觀,
時代在變,做法或許可以作些改變!
2011.8.28

裡面還裝着胭脂的北方白磁盒 (北宋,陜西呂大臨家族)




2011年8月23日 星期二

古董的迷思___古董瓷器不是破銅爛鐵

幾乎所有學古董(尤其瓷器)的人都有過共同經驗, 那就是__
至少在剛開始的階段對於怎樣才是"老"的,看法倒是蠻接近,
不外乎感覺上要舊舊髒髒.破破醜醜的像有許多"歲月痕跡在上面,而且要有一些所謂"土垢"."土沁"在上面,這時你才會稱它為"古董"!
**所以有許多這樣的仿品就賣得超好的,而且不容易被懷疑!!
但每每說到這裡我常在想,,這樣的話那些放在博物館裏的,以及每場拍賣
會裏或者眾多書本中收藏的那些 漂亮乾淨的古董,都應該是假的?!
(本網誌右欄 國外古董商的網址連結, 可以參考它們的眼界與鑑賞能力)
學習是一個一個階段,但人是主觀的,人只相信自己目前相信的,

但只要等到較為有概念的時候就知道,這只是諸多"品相"之一,以及不同保存狀況的結果!
其實那一種外表看起來 破破舊舊髒髒的物件,乃是"次級品", 它們在市場上的價格不高, 也沒有太大的收藏價值, 只是它比較容易學習,也有研究價值;
接著下來第二步....
有許多人會想儘快進入這領域,於是開始找幾件認為是標準品,開始"背汽泡",背卡土",背一些自己找出來的"特徵".....等等
.....但這也只是"片面的", 因為在這時期,他們所看所知有限(古董瓷器沒有速成班),
甚至不能分辨手上所拿的樣品是真是假? 就算卡土真假都難以分辨!
......但怪的是?! 有些人終於發現了,有些人還是沒有發現!
......有些人後來會跳開這個層面,有些人則選擇停留不願意盡不改變!
 我們會發現有些人它們在玩古瓷器很長的一段時間之後, 仍然還只停留在最初的階段,他們未曾進步!
這類的朋友,或許是不知道古陶瓷到底有多少變化,多複雜?? 沒有再進一步進入更深的領域,再做更多的研究,再看更多的東西,,或許是不知道如何學習? 或許是偷懶,,

[大家都知道,同樣一批物件給不同的人看會常常有不同的結論,
但 以我個人的經驗, 下次當別人認為你東西不對時,請記得問他哪裡不對?
如果你具有足夠的專業分辨能力, 你會發現各種說法真的千奇百怪!! ......
你可以去分辨誰說的對,誰說的是錯,,
有許許多多的問題其實是 個人看法, 只要你的專業素養夠,許多問題都是很容易釐清!]


參考圖__2010年,湖北襄樊,官方挖掘"金代"墓現場,
,出土"耀州窯"碗,保存完好


參考圖__2009.12陜西藍田"北宋呂氏家族墓出土 (陜西考古研究院提供)
(北方白磁與黑釉盞托, 保存完好如新)

2011年7月2日 星期六

北宋 磁州窯白釉剔花大罐

A "Cizhou"  white glaze, carved peony decoration cans,
Northern Song Dynasty

Hebei Province ,China

               

AD:960-1127

                                                                                             

高:22公分  height:22cm                                                                                              




微生燒 (大多數的磁州窯產品 的窯燒溫度不是很足夠),內外施滿一層略帶乳濁性透明釉,底足露胎, 呈內凹式底足, 是河北磁州窯產品!   
灰褐色胎堅硬,顆粒略粗,,露胎處受土沁, 皮殼自然;(所謂自然, 不是憑感覺,  
 是無任何人工琢磨跡象,平時可再透過大量樣本研究比對做研究)           
表面的白釉 經過長時期風化氧化泛著深淺牙黃色,有如油脂班的滋潤; 上下層分別裝飾仰覆蓮瓣紋,中間主要刻剔兩層 連續的牡丹轉折枝紋___
此器型圖紋型制普遍流行於 北宋與金代時期, 產地在河北磁縣與河南北部,





同產區胎土參考圖(北宋黑剔花捲口瓶)

同區同類器解剖圖,參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極富北方生活與文化色彩___金代紅綠彩盖碗,,元代梅瓶

The red and green color___ 

    The Jin dynasty bowls,  and Yuan dynasty bottles,
    Very simple and direct style.....

    Henan and Shanxi, China


2011年7月 廣告



   
蓋碗


蓋碗的底


參考圖 Sotheby's 拍賣_ 金代人偶與 元代梅瓶

元代 紅綠彩梅瓶  (山西省博物館)
Shanxi Museum, during the Yuan Dynasty.


這類型的產品生產地在現今的中國大陸 河南與山西一代, 開始時間大約在北宋晚期, 在金代時期是它的活耀期, 元代比較衰退, 明代早期已經很少了!
根據研究, 這種紅 綠彩顏色裝飾與北方的寺廟彩繪裝飾有很大關係,(另外一種 北方的瓷器工藝品"華法"也是與寺廟有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