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日 星期五

南宋 官窯青瓷出戢觚

A  GUAN Ware (Official kiln) Celadon bottle , 
Southern Song Dynasty

 (AD 1127-1279)

Modeling comes from the ancient bronzes....

 China,  Zhejiang Province, Hangzhou


高15.5公分   height:15.5cm


來源:日本藏家舊藏 (附原木盒與內襯布)
(Sources  Japanese collectors collections)

"龍泉窯"有出產同型器可以參考,"老虎洞"南宋官窯窯址發掘報告有幾件這類瓶的殘件;   英國倫敦的"維多利亞亞伯特"博物館裡有一件與造型,高度幾乎完全一致的龍泉窯產品可供參考;

本件特徵"紫口鉄足",釉層肥厚,質感溫潤如玉!
典型南宋"官窯"開片型態,,呈現褐紅色,长短斜網紋開片交錯,層次豐富!
(請參考本網站另一件 南宋官窯敘述).


                  (雜誌廣告印刷 顏色會有偏差,實際上為粉青色,色澤以實物為準)

(不同電腦顏色會有誤差)







(杭州"老虎洞窯址"出土殘件,高約25公分 )
(圖片翻拍自 窯址報告)

("老虎洞窯址"出土 殘件,釉色褐黃 高約25公分)
(圖片翻拍自窯址報告)

(青銅器出戢觚的原始樣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 ,,倫敦"維多利亞 亞伯特博物館, 館藏宋代瓷器
出版於 2004年
London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N " Published in 2004

上面書中的龍泉窯,出戢瓶 高度:15.5c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3年6月27日 星期四

南宋 龍泉窯青釉 鳳耳槌瓶


Longquan celadon Phoenix-type Handles mallet vase, 


Southern Song Dynasty


(AD 1127-1279)


China, Zhejiang Province,  Longquan County

高:27.7公分   Height:27.7cm



2013年7月廣告  advertising 2013.7
( Color depending on the PC will be error)


重點,, 認為龍泉窯是"乳濁釉",是一個誤解,很容易造成誤導____

(本文裡所提到的鑑定龍泉窯的方法並非全部,某些具體細節請洽作者本人).
**幾個步驟就可以完成檢驗,釐清真相...
  1.使用放大鏡觀察大量的"龍泉窯"的殘件與破片!
  2.觀察各主要博物館所收藏的"龍泉窯"藏品的細節資料 !
  3.大量的觀察可信賴來源的"龍泉窯"收藏品 !

南宋龍泉的這種所謂乳濁性釉的效果 ,早在唐代的"邢窯",或"唐代"定窯" 或者五代的"柴窯"的釉裏就已發現這種成份, 更具體的是"汝窯"....
在當時這些窯所使用的釉的成份裏,已經或多或少的包含了我們這裡所說的..镸石(feldspars).石英(quartz)及硅體類(silicas)成份;
當然,當時的人並不知道甚麼是"長石",它們只是根據經驗或找尋新材料使用 ,不像現代人這麼刻意地在陶瓷製作上的使用!!
龍泉窯的釉是透明釉,所謂乳濁效果來自於釉料成份中的"碱土金屬礦物與"長石"(feldspars)類成份 (其中包含"石英"(quartz)(Sio2)),"龍泉窯"影響來自"官窯",可能在北宋晚期時候已經開始受到北方"汝窯"所影響了,,官窯的溫度刻意較低,甚至有些是微生燒,顏色非常淡白,釉裡的長石碱土類成份幾乎只是初步溶解,,而且重複施釉後又再次加強乳濁效果 ,這樣做的目的是要使釉的質地感覺較溫潤,淡淡的青色,感覺又有玉的效果;
龍泉窯的"乳濁現象"的效果,它的乳濁濃度變化是會改變的,它是在窯燒過程用技術控制溫度,當窯燒溫度提升到一定溫度與時間後, 釉裏的乳濁效果便會變少甚至消失,真正的"乳濁釉"的乳濁體是不會改變的, 兩者的釉藥成份不同 (請參考"陶瓷釉藥學") .....

龍泉窯不是"乳濁釉"__ Longquan celadon  not "opaque(乳濁) glaze",

Belong transparent glaze.

Longquan  celadon not "opaque glaze", opaque phenomenon is because...

Quartz, Feldspars  and alkaline earth element (SiO2 ,AiSi308)... The  not completely dissolved,

 "Jun Ware" (鈞窯), "Jizhou Ware"(吉州窯)  is truly opaque glaze .


龍泉窯瓷常被誤認為是"乳濁釉",事實上龍泉瓷釉是屬於透明釉的一種,只不過到了南宋這個時期的龍泉窯,
它的釉質結構已經由北宋 (北宋晚期以前)的那種草木石灰鈣釉為主要構造的性質,轉變成以增加镸石(feldspars) 類碱土礦物成份為重要構造的石灰-碱釉質,這是一種結構體,同時也是一種"融合體"....這是古陶瓷的釉料性質的一大轉變 !!
事實上到北宋晚期的"耀州窯,"釉質已經開始轉變, "汝窯"則更明顯,"汝窯"釉用的"瑪瑙"就是"石英"(quartz)(Sio2),,不只是石英,"汝窯"釉中的镸石類物質含量,比起同時期其它窯,也已增加,
也許受到了相互學習模仿的影響,各位注意觀察北宋晚期的"龍泉窯"它的釉質特徵也已開始轉變了,不只釉變厚,變濃稠,乳濁感增加,玉質感也感覺明顯;

 這類镸石(feldspars).石英(quartz)及硅體類(silicas)的特性,能使瓷器燒成後釉質強度增強, 釉變得濃稠,增加胎釉結合度,

也使釉質的強度增加,抗腐蝕性增強,  所以這也是為甚麼大部份的龍泉瓷經歷了近千年它的釉面看起來仍能保持完好,
不像北宋以前龍泉窯,或是越窯的釉面,很多保存狀況不佳, 容易被土咬.土沁(Soil eroded),甚至剝釉,草木石灰鈣釉很容易被土壤浸蝕風化,當時施釉薄也是原因之一,釉的質地特性才是主要的因素;

而釉裏所含的乳濁體事實上是來自扵內部釉料中所含的石英(瑪瑙也是石英的一種),镸石與硅體類等的半溶解狀態現象,,是窯工們刻意以控制窯燒溫度及助溶劑,來達到所要的燒成效果,這個觀念(影響主要來自"汝窯"與南宋"官窯") (並不是所有官窯都是所謂乳濁), 並且它的重複施釉現象,也加強這種效果!
事實上南宋時,有些溫度比較高的產品,或許多南宋晚期"梅子青釉",或元代,明代 的龍泉窯產品,因為燒的溫度提高, 釉中的類似乳濁體已經几乎完全溶解,使釉質變得比較清透了! (長石類的溶點大約1150c度,梅子青釉的窯燒溫度大約1250c-1280c度之間, 這個溫度的測定是大約,有些達到1300c度以上),釉料中"石英"(quartz) 的溶點比較高,但是"長石"(feldspars),則可以當它的助溶劑;
對於窯燒稍有概念者都知道,可能為了獲得溫潤的玉質感,(顯然跟宮廷喜好有關),從汝窯開始到南宋官窯,窯工們都刻意把溫度壓低,有些胎.釉 都還呈现微生燒現象,_這樣子氣泡大都鎖在釉中,還未昇發出來,,甚至又些產品氣泡都還來不及產生出來,同時也使濃濃的乳濁體停留在釉中,___所以它是以一種"技術性"來達成的效果!
事實上,龍泉窯的乳濁狀態與真正是 乳濁釉的"鈞窯"以及"吉州窯"的一部份裝飾效果所使用的釉藥配方是不同的(吉州窯鹧鸪斑與繪綫的黃白釉料之裝飾效果)__(請參閱"陶瓷釉藥學"),
**"乳濁"這個名詞在英文中翻譯成"opaque"是"不透明"的意思,就好比我以前在畫畫的時候 所用的水彩顏料中,有一種就是不透明顏料,剛好拿這個來比喻"乳濁釉",而另一種透明性顏料,就像是"透明釉"了!! (不過在釉藥學裏,不透明釉並不等於就是乳濁釉,只是很接近);

更何況"龍泉窯"它還須擔負起一部份供應 宮廷使用器皿的任務,  所以有一些產品必須要與宮廷有著相同的概念才行! (但只有一部份,而不是全部供朝廷的"龍泉窯"都是), 而且宮廷的喜好,也會影響一部份民間的生產取向 ;
但官窯是小型窯(參考窯址報告, 這裡所說的小型窯,是與龍泉的大型龍窯相對比較而言),而龍泉窯则是大型窯,,這兩者它的產品窯燒效果上是有些變化的,, (參考研究報告,咨詢資深陶瓷師父),
只要對窯燒情形略有概念的人都知道,在同一次的窯燒裏 物件擺放在不同位址,或處在不同溫度變化時, 釉中的殘留物(結晶乳濁體)與氣泡都會產生變化,,
另外在更高溫,更強的窯燒還原氣氛的梅子青釉色裏,內含乳濁體變少變淡,或幾乎完全消失,氣泡大多上浮,釉面出現不同程度毛光(木光)(因為氣泡上浮後的擾光現象), 相同情形也發生在 粉青釉, 只是程度不同...

本人曾不只一次發現,在同一件器皿上出現有兩種或者甚至三種不一樣的氣泡,以及結晶體的乳濁產生不同狀況變化, 這類情形以體積較大件的器物較多見,有時碗.盤類的內.外側以及底部氣泡也有不同變化現象;
因為在裝燒時,放在不同位置 器皿的上下面,兩側溫度往往會有變化,這再次證明不同區塊的溫度變化就會造成這種差異......以一件東西就會如此,更何況一個大面積的窯裏!
本人多次查詢較資深的燒陶瓷師父, 證實是窯燒溫度造成的影響......


( Color depending on the PC will be error)不同電腦顏色會有差別.


龍泉窯的"梅子青釉"產生扵南宋晚期,正當窯工技術.經驗處扵巔峰時期,發展出這種完美釉色出來,其實當時更為宮廷或人們所珍愛, 它的溫度比粉青更高!
"梅子青"釉色意思是像沒有成熟的梅子不青(藍)也不黃,這只是一種顏色的大約概念,是對於這一等級產品的概念稱呼,事實上一整批燒出來的顏色不會完全一致;

傳說中鳳凰 是一種吉祥的長生鳥,製做上要看它的工,是否感覺栩栩如生?
牠的美來自扵對稱的比例,一種祥和安定感__的對稱, 瓶的盤口與肩部寬度對稱,肩部折線對稱,  還有瓶身上下兩段筒型的美學比例,以及肩部斜線的修飾角度....等等,





(這是本人收藏的另一件所謂"乳濁釉" "龍泉窯" 鳳耳搥瓶)
( This is another "opaque glaze" collectibles)


這些"宋代"與"元代"來自窯址的"龍泉窯"殘件破片,有些是所謂乳濁的,有些則不是
Song Dynasty" and "Yuan Dynasty" from the kiln site  fragment,
Some are transparent glazes, some are opaque(乳濁)


附圖__鈞 窯瓷的乳濁釉  "JUN Ware" is "opaque glaze"


附圖__吉州窯镸頸瓶 的捲草紋"乳濁釉"的效果,
"JIZHOU Ware", This is opaque glaze formulations
附圖__吉州窯,"玳瑁斑"碗,黃白色斑點是"乳濁性釉結構.
"JIZHOU Ware", This is opaque glaze formulations.


======================================================================














2013年3月31日 星期日

清代 康熙,青花開光山水人物大罐

A large blue and white landscape figures  cans,
Qing Dynasty "Kangxi"


(AD1662-1722)



17世紀是 中國古代青花瓷器史上的所謂"文藝復興期", 這個處在兩個朝代中間的銜接期, 出現了品質, 畫工具佳,藝術性又強的民窯青花產品, 素質甚至超越同期同類產品的官窯器,為歷代所僅見; 民窯青花的藝術性較強,變化大,技術門檻也較高, 自有其代表性,更為後世許多人所鍾愛!
 到了"康熙"晚期,許多青花器的瓶口邊緣上面會施上一圈 硬粉白釉 ,  這一種情形由於時代性明顯,且又難仿, 時間久了之後顏色會泛黃,並且經常會有剝落的情形,日後成為辨別康熙晚期青花器皿的特徵之一 !
本人對於青花的資歷:  因為我是學習美術,繪畫出身的關係很早就收集接觸青花瓷器(因為這樣比一般人容易會看青花) 至今已 30年,從未间斷,, 
看青花做重要的就是觀察它的畫工,畫法,,筆觸的轉折力道輕重(對畫筆力量的運用); 以及染色(染墨色青花)的方法!
亦步亦趨從最基本的小型器皿玩起 一直到大型的盤子,瓶子,罐子; 接觸的量多.看的資料多.....所以我看青花,決不是 打游擊,蜻蜓點水,絕不是只憑感覺,背公式 ! !   
以前有句老話說: 要看懂青花,先學習畫三年! 為甚麼? 以前大陸市場未崛起,青花不僅數量多,且仿品少,有出現仿品的技術也不好, 十幾二十幾  年前青花的主要仿品,且仿得較佳的是 元青花,及永.宣 青花......現在即使是幾百塊錢的民窯粗器,也都是仿品了!.........最近這十年才開始玩青花,特別是民窯系統的,很困難了! 都是仿品,素材也少,,只能到拍賣會,博物館看!




2013年4月的廣告 在(典藏古美術)


器表施粉白釉, 繪如意肩, 錦地紋開光大罐,(繪兩面山水,兩面人物)
本件具典型康熙,胎.釉及青花筆觸特徵,胎釉緊貼,, 胎硬,釉潤,
青花也"滋潤",深沉入胎,
為何青花會油潤感 ?  因為 1,老化  2,青花上有一層透明釉, 釉老青花
也顯出潤澤!


康熙 山石分水法的"筆法"畫工,有多種型態,此僅為其中之一例,,
青花分水表現法, 技巧主要用於表現實體渲染,著色, 因為畫瓷胎只能預先調好分色,,
此法最早出現於"萬曆"時期, 自"崇禎"到'康熙''為全盛期,分色多的有五,六層,
本件為開光插圖式,沒有用到那麼多層次!



玉璧形平底,內施白釉,留修胎旋紋痕跡, 這種細密深刻的旋紋,
是康熙.雍正時期許多器底的特徵, 到了清代晚期有仿冒,就是
差很多,多看就知道了;
護胎汁自然風化與些許磨損,康熙這類器型的底有些沒有護胎汁,有些有,

"護胎汁"是以含鐵成份高的釉漿刷上瓷胎土的表面, 色澤有深有淺,有厚薄, 因為含鐵質成份高,它很容易氧化,老化,老化.氧化後情形,色澤變得比較收斂, 瓷土(胎土)的表面會有一層收縮感覺的皮一般(我們稱之為"皮殼")!!                                                                         許多瓷器仿品(包含明清瓷)為何要接老器皿的底 ? 正因為老化的胎,老皮殼仿不出來具體的效果;                                                                                          近幾年在一些高古瓷,有出現仿老底護胎汁仿得很像的, 那只是顏色像, 事實上不老,也不潤,更沒有皮殼!



(類似的物件)
2004年11月香港CHRISTIE'S成交拍品, H36.5cm



(類似的物件)
土耳其“托普卡帕皇宮” 收藏
 "Topkapi Palace" in Türkiye Collectio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的老器的底____

(舉例) 康熙青花大罐底,真舊皮殼,胎旋紋細密,沒有護胎汁,
黃褐色是原始燒成之後的火石紅(已經變老). 



(舉例)  康熙青花缸__老胎皮,旋紋清楚,有使用痕跡, 沒有護胎汁




康熙 青花梅瓶, 器底旋紋細密,有深褐色護胎汁,
The bottom of the vase,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Beijing Palace Museum ).


(舉例)康熙青花筆筒__真皮殼,旋紋細密, 有刷一層薄護胎汁,
以及长久使用的痕跡,
(圖取自中國大陸網站)


康熙瓶器底,老胎皮,,帶有典型旋紋, (沒有護胎汁),圖取自Stheby's網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現代仿 康熙青花器的底 ________


(下列樣本取自市場,及大陸網站)



新仿康熙大筆筒 未做舊前原樣,__完全沒有老化皮殼,


新刷淺褐色護胎汁,色澤新鮮,未氧化,


新刷淺土褐色護胎汁,

人工塗抹上去一層泥土仿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件分水畫法,人的表情一致,整體山與岩石層次不清楚, 畫工呆板不成熟,樹木也一樣
 



上圖__ 器底旋紋做很刻意,胎質乾澀,粗糙, 伪造沾土,土沁做舊





這一件的岩石分水的畫法做得比較成功,但是功夫還不熟練, 露出破綻;
尤其是右邊立起來的點綴的三塊石頭,像貼紙一樣呆版;
岩石的輪廓, 房子樹木線條非常一致性而且軟弱,沒有轉折力道變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緒模放康熙 的例子____






(上面兩張圖)___這是典型的一種"光緒"仿"康熙"人物故事棒槌瓶,
很有老相,畫工很好!
但與康熙比較,釉質,胎質,畫工筆觸不同,
光緒時期模仿康熙是有名的,而且刻意仿很多康熙____
本件白釉較厚也滋潤, 但較軟,胎也鬆軟, "康熙''是不會這樣的,
這是一種時代特徵,
就像指紋一樣,時代特徵是跑不掉的!!    其次 畫工雖工整,
但筆觸與線條的轉折力道不够,比較軟弱, 畫表現拘束,這是因為你要仿別人,
你不是原創, 而且清代 模仿'康熙"的青花一向如此!